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5.12国际护士节来源于基督教

今天,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英国人,在意大利出生,基督徒。她的家庭是基督教世家,自幼受到基督教信仰的熏陶,九岁的时候就在日记中写下了“上帝必与我们同在”。十七岁时她在日记中这样记述着她第一次接受上帝的召唤:“一八三七年二月七日,上帝在召唤我了,要我去为他效劳。”日记的内容表明“南丁格尔在长期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保持了与上帝的交流,最起码有了自身对宗教精神的向往和理解。”(参见:《南丁格尔的基督徒角色》)她精通德、意、法等几门外语。

作为基督徒,南丁格尔基督教的信仰非常深刻,为她一生献身于救死扶伤的护士事业带来了上帝爱的印记。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作为护士的南丁格尔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战后,英国人将她看作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为她捐款源源不断,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胸针上镌刻着《圣经》马太福音5章7节里的名言: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在随附的信件中女王写道:“在充满血腥的战争中,你表现了基督徒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以一枚胸章作为君王感谢你的心意表徵,请你佩戴并珍惜我的情感。这枚胸章的花色和形状,正足以表达我真诚的祝福,以及对你崇高事业的推崇。”

1856年3月战争结束,在启程返回英国之前,南丁格尔在巴拉克拉瓦高山上的阵亡将士墓间竖起了一个巨型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倒下的英勇战士和无畏的女护士。十字架上有一行意大利的碑文:“上帝,请宽恕我们。”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 ”,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

据资料显示:较早的护士组织应该是由基督教率先建立的“姊妹护理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医疗护理机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法国基督教(天主教宗派)神父圣·文森保罗创办的“慈善姊妹会”,被称为“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总之,护士的起始与基督教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在我们近代中国,基督教的传教士有许多人就是护士,他们在中国创办医院,为患者服务,叫做“以医传教”。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原普仁医院,是英国安立甘教会创办的一间西医院,现为北海市中心医院;一百多年前,于承恩郭慕深等70余名丹麦医生、护士、园艺家、教育家、建筑家先后来到当时的安东(辽宁丹东),创办了医院、学校、育婴堂(孤儿院)等,被称为“郭妈妈”的辽宁丹东基督教育婴堂院长郭慕深教士也是护士。(可参阅福音时报的有关报道。)

今天我们纪念国际护士节,向那些白衣天使致意,尤其是向在当下那些在抗疫一线奋不顾身的护士们致谢!我们的主内也有许多姊妹是护士。笔者曾经在一次手术前与一位护士姊妹在术前共同唱赞美诗,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力量,也感染了手术的其他医护专家和护士。我们缅怀那些为福音而爱人如己的基督教护士先驱,更应激发我们继往开来、努力前行,为广传神的慈爱和福音而献身。

让我们再次诵读圣经新约马太福音5章7节的经文:“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祝可敬的护士们节日蒙福!节日快乐!上帝与你们同在!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