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今天你“灵修”了吗?

在基督徒的生命旅程中,“灵修”绝对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要事。因为任何一篇讲章的分享,到最后如果涉及到应用的话,一定会重新落实到“灵修”这个主题中来。换言之,任何好行为都需要神的恩典及圣灵的工作,需要属灵生命的流露,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亲近神、是否有切实的灵修生活。

“灵修”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契合之处。虽然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灵修”一说,却有类似的观念,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修身养性”,以及本土宗教所关注的种种“修炼”方法及途径,如“闭关修炼”等,无不反映出人超越自身的终极追求。

在中国教会的本土神学家中,无论是取保守立场的贾玉铭亦或取自由立场的赵紫宸,无不重视灵修的工夫。比如贾牧师在四川一带的教会服侍期间,每天早上四点半便与师母在一防空洞的附近守晨更祷告。贾牧师不仅是中国教会的神学泰斗,同时也是灵修大师,他特别注重祷告,在祈祷方面有着深刻的属灵经验。赵紫宸的神学立场虽然倾向自由主义,他亦十分注重祈祷及灵修生活,在中国教会经历“人财两缺”的艰难时期,赵紫宸呼吁教会同仁应当加强祈祷与灵修,以靠着信仰所带来的大能克服这些难处。

“灵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要真正地过好灵修生活绝非易事。尤其在现今忙碌的世代中,对于那些整天起早摸黑、忙碌不停的人们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笔者自己的灵修生活也十分肤浅,但还是愿在本文与读者一同思考这样的问题“灵修是什么”以及我们的灵修生活通常存在的问题。今天,你“灵修”了吗?

一、灵修是什么?

按照贾玉铭牧师的理解,“灵修”就是“修灵”,是一种灵命的修养工夫。重生得救之基督徒的里面存在着两种生命,一种是基督所赐的新生命,另一种是亚当残留的旧生命。虽然重生的人必然有新生命的流露,但他的新生命并不会自动长大,更不会在没有任何灵修工夫的前提下变得健壮了。灵命的成长是需要当事人花工夫的,花工夫亲近神,花工夫灵修,才能从中得到滋养,灵命逐渐长大并刚强起来。

笔者基本认同贾牧师的观点,认为灵修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亲近神,以便从中得着灵性的滋养。不过,笔者也有一些补充。首先,笔者认为“灵修”不仅仅是一种灵命的修养工夫,更是整个人身心灵的修养工夫。如果我们认为人性是整全而不可分割的,那么人性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软弱都有可能导致其余部分的软弱。就拿我们的身体为例。如果一个人天天起早摸黑、超负荷工作,即便晚上八点钟下班,回到家还有一点点私人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人也不容易灵修,为什么?因为忙了一整天都还没有歇过,回到家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了,这个时候人的疲惫不仅是身体的疲惫,也会延及到他的内心,他的整个大脑都是昏昏欲睡的状态,如何灵修?

如果“灵修”是有关整个人身心灵的修养工夫,那么“灵修”就不仅仅是“修灵”,同时也应当包括了“修心”及“修身”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修灵”方面,却也不要忽略了“修心”与“修身”的重要性。

二、“修灵”

笔者在此所提及的“灵”不是三元人性论中的那个与“魂”及“体”相对应的“灵”,而是贾牧师所说的“灵命”。“灵命”是圣灵在接受基督之人的里面所作之工的结果,是重生之人的属灵生命。这生命的外在表现便是“新生的样式”,包括“对属灵之事的渴慕”、“对罪的深度感知”及“对人的圣洁之爱”等。不过,刚重生得救的人,由于其生命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故此上述这些“新生的样式”不一定是十分明显的。一个重生得救之人若期盼自己能不断成圣,不断有圣洁的生命流露出来,就应当时时不忘“修灵”的工夫。那么具体来说,“修灵”又是指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灵命的喂养”,第二是“灵命的锻炼”。

1、“灵命的喂养”

虽然我们很难说清楚“属灵的生命”究竟是什么,但我们知道这新的生命如同我们肉身的生命一样需要“食物”,这新的生命必须不断被喂养,才能逐渐长大及健壮起来。故此,当我们谈论“修灵”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的灵命有没有得到喂养。比如,我们的灵命有没有因着某些灵修的途径而得到滋养?我们对于属灵的事是否有真实的渴慕?我们跟神的关系是否越来越亲密无间、在主前能彻底敞开、时时有神圣及敬虔的意识在内心守护?贾牧师在回顾他与神的灵交生活时,清楚记得自己在祈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神赐给他有一颗祈祷的心,他十分爱慕祈祷的生活,在祈祷中他经验到神的临在,经验到神在他身上所作的洁净的工作及所赐他的灵里的甘甜。

在羡慕贾牧师有如此美好的属灵经验之余,笔者为着自己及身边的肢体未有这样的生活感到遗憾及痛心。这不是说我们没在读经、祷告,而是说,我们的读经、祷告经常是“蜻蜓点水”,却非“深入与透辟”,非“直击人灵魂深处”的。我们虽然在读经、祷告,却未必是在真正“修灵”。因为真正的“修灵”是人与神的“灵交”,是人与神的美好独处,而不是只剩下一些看得见的形式。多少时候,我们是为了打卡而读经,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祷告,我们虽然在读经祷告,但我们的心却不在神的身上,就像法利赛人那样,对经文倒背如流,却未曾听见神的声音。如果我们的读经祷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那么我们并不是在灵修,我们的灵命仍是幼稚及荒凉的,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若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一直荒凉,就必须正视自己的光景,下决心过真正等候神、渴慕神的修灵生活。在这件事上,关键就是舍得付代价,比如,减少看手机、娱乐、逛街等时间。在一天中将某个时间段分别出来,不容人打扰,专心敬拜神,务必让自己安静在神面前,仔细阅读神的话语,真实呈现自己的光景。有时,我们也可以在圣经之外,阅读或聆听一些优秀的灵修作品,一天读(或听)一小段,务必安静聆听,让神在这个过程中向自己说话。笔者现阶段正以这种方式灵修,效果还不错,每次安静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帮助。

2、“灵命的锻炼”

“灵命”除了需要属灵的食物加以喂养之外,还需要被“锻炼”的过程。就如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灵命”也是会有其内在要求的,“灵命”除了会饥会渴,还会有其它的“欲望”,比如渴望向神真实地悔改,渴望弃绝缠累自己的一切罪恶,渴望真心实意地爱人,渴望放胆无惧地传扬福音等。

笔者曾经读到过一本灵修性书籍,作者提到了一种状况,他说每当自己的内心觉得干渴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去做一些让他的精神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但玩过之后他里面的干渴仍然存在,直到主让他看见问题是因为他用错了方法。因为他将那些满足其浅层次之心理需求的事物用来满足他最深的灵性需求,结果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后来,每当他里面觉得干渴的时候,就先停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渴,如果是内心深处的渴,他就开始借着祈祷等办法来满足,而不再寻索精神上的刺激。

想要践行“灵命的锻炼”,我们就得先操练安静的功课,先回到内心深处来察看自己灵命的状况,再照着感动去实行。在这方面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握住每一次试探的时机。每当试探来的时候,我们要将其视为一次让灵命得到锻炼的契机。人是怎样犯罪的呢?首先是试探的引诱,其次是情欲的发动,最后是情欲成了具体的恶行。

如果我们想锻炼自己的灵命,那么每当试探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养成“按下暂停键”的习惯。意思是,一有试探来到,先不要急着作出回应,而是先让自己的内心暂停一会儿,然后回到内心的最深处问自己:真的想这么做吗?还是说外在想这么做,但内心深处却不是这个意思。既是如此,我们就当顺从内心深处那个最深的意愿行事,靠着主的恩典去顺服那生命平安的律,以便让自己得胜,并使灵命得到很好的锻炼。 

有关“修心”及“修身”,笔者会在下一篇短文中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总的来说,人必须将心放在主的面前,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主,让主登上我心灵的宝座,好让我的内心时时聚焦在主的身上,养成不断在主里面归回、并且从主那里汲取供应的好习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